雖然前4個月接單量暫落后于中國,但韓國船企依然是今年大型集裝箱船領域的最大“贏家”。
根據(jù)克拉克森在5月19日發(fā)布的最新數(shù)據(jù),今年前4個月,13000TEU大型集裝箱船新船訂單量達到了636.1萬CGT,相比2019年(191.5萬CGT)和2020年(190.9萬CGT)大幅增長。其中,韓國船企接單量為311.3萬CGT,占比48.9%,位居第一;緊隨其后的中國船企接單量為277.6萬CGT,占比43.6%。 然而,今年一季度幾乎包攬大型集裝箱船訂單的韓國船企,在4月接單量則為零,同期中國接獲66.8萬CGT的訂單。 4月,全球新船訂單量為305萬CGT,其中中國船企接獲164萬CGT(54%),遠超韓國的119萬CGT(39%),這是自去年7月以來,韓國船企單月接單量首次落后于中國,失去蟬聯(lián)9個月的冠軍位置。 與此同時,今年中國船企接獲的大型集裝箱船訂單中,海外訂單占比不斷擴大。過去5年來,中國船企的大型集裝箱船訂單大半來自國內(nèi)船東,占比達到64%-100%。但今年,隨著地中海航運、達飛輪船等國際集運巨頭相繼選擇中國船企下單訂船,國內(nèi)訂單占比縮減到5.7%。 對此,韓國業(yè)界分析認為,大型集裝箱船訂單流向中國暫時不會給韓國船企帶來負面影響。隨著造船業(yè)行情改善,全球新船訂單暴增,韓國主要船企的建造空間多數(shù)已經(jīng)接近飽和,今年即使接單,交付時間也要推遲到2024年至2025年。因此,受運價上漲影響,集運公司開始將目光轉(zhuǎn)向建造空間較多、交付時間較快的中國船企。在中韓船企建造空間趨于飽和的情況下,未來可能出現(xiàn)因供不應求引發(fā)的船價增長,給韓國船企帶來積極影響。 (來源:國際船舶網(wǎng)) |